第353章 炖猪头(2 / 2)

朱瞻基在祖宗的示意下,拿着锤子,一点点的把两边支起竹竿的三脚竹架,锤到泥土中。

锤进去的速度不算快,这里的泥土夯过了,挺结实,但是伴随着一锤锤的往下敲击,整个竹竿都随之颤抖,朱祁镇感受到上下颤抖的幅度非常大,看不见,就好像手藏在桌子下面摸自己手指上的倒刺,觉得非常大,非常明显。其实拿出来一看也就一丁点。

“从土木堡之败说起。谁叫你去御驾亲征”

朱祁镇本想推到张辅身上,但肯定不行,他力劝我别去,这件事可能有记录“王振是王振劝我去的”

皇帝们又拿出单独的小张地图,仔细询问他当年带着二十万大军,未战先溃,偏偏不回京据守,在路上玩折返跑,在边关好一顿狂浪,甚至不愿意进入关内“这都是谁的主意”

朱祁镇每次都回答“是王振的”

“你留着这个脑袋有用吗”

说罢,一刀砍断了他的脖子。

在屋内窥探良久的孙若微吓得大叫了一声,瑟瑟发抖,不敢再吭声。

朱祁镇的头“啊啊啊啊我死了啊啊啊”

这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朱祁镇。

朱元璋对他的大声惨叫充耳不闻,当年听见的比这惨多了,看着他的头和身子之间有种引力牵连,好像马上就要聚首。他忽然盯着朱棣,暗暗有些好笑,儿子一直以来试图以怀柔示人,朱高炽朱允炆也的确和他更亲,等到这小子来时,他想怀柔都没这份胸怀,晃了晃放声尖叫的人头“如果煮了这颗头颅,他还能复活吗”

朱棣单手叉腰,略进了半步“不知道。”朱允炆又没死,你先在非要揪着这件事过不去,是不是将来想杀我难道你不觉得在当前这个阴间,父子之间应该团结起来应对一切吗当年提防我觊觎皇位,现在我都到手了,别无所求“不知会留下什么痕迹。我如今别无所求,知道这些也没有用。”

朱祁镇继续大声惨叫“啊啊啊啊啊”

朱元璋道“人应该存一颗格物致知的心。”

围观群众

李妙儿“我能再烤一块吗腌入味了,好吃。”

几名皇后都有点怕这血腥的场面,想不到她能坦然的吃东西“你不害怕么”

“这场景多骇人啊。”

无头尸体倒在地上,一个头颅被人抓着发髻提在手里,不停的大声尖叫。旁边一盆鲜血猪血,做血豆腐呢。

李妙儿“呵几百年前有人嫌我讨厌,叫我去地狱里当狱卒。”没错,就是我娘。

“结果呢”

李妙儿“当年火海地狱里烤鬼和烤芋头、烤包子是一起烧的,我们经常耐下性子来,比赛谁烤的豆腐又均匀又膨松。狱卒们有各种各样打发时间的办法,有火的地方做什么都省事,不像别的地方还得预备柴火,寒冰地狱的狱卒都善于冰雕和调制冰棍,这就是天时地利。我又有钱,烧烤的手艺,按照我祖父的评价,我堪比御厨”

他们也懒得等腊肉制好,先把朱祁镇丢进锅里,戳开封住炉子的泥土,扒拉了两下,火就又燃了起来,随便在门口的水渠里打了一桶水,倒进去,冷水下锅开始煮。

开始切腌了一会的肉,切成厚片,插在铁签上开始烤。

锅里的水很快就开了,咕嘟咕嘟的煮着人头,颇有古韵。想当年眉间尺和楚王也是这么煮的。。

煮了半日之后,捞出来都不叫唤了,看起来好像彻底死了。

“真的死了”

“不,我觉得不是这样。”

“不对劲。”他们打量着残余的篝火,翻倒在地的竹架,还有其他一切的东西

朱瞻基惊呼“朱祁镇的尸体不见了”

没错,无头尸体消失了。

他们看了看被煮的雪白的头颅,再想想消失的尸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就是尸体上长出了一个头,趁着他们兴高采烈烤肉烤韭菜烤萝卜烤馒头片烤蘑菇烤豆腐、试用各种不同配料时悄悄跑了。

在偌大的帝镇中,想要找到一个躲起来的鬼,很不容易。

但很有意思,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在巨大的落差之下,朱祁镇必然会躲避,以他的性格不可能闭门不出,一定会时不时的出来偷看外面的情况。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很久没有打猎了。”

“正是。敢在你我面前躲藏,真是装神弄鬼。”

半明示的让李妙儿滚蛋。

朱高炽被安排了一个任务,每天穿着全套甲胄,在整个镇子里,上午走一圈,中午走一圈,下午走一圈,一路上的声音越大越好,还给他一根手杖,让他一路敲石头。“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

朱棣打断儿子“别废话,快去朱瞻基,你悄悄的跟着他。”

朱瞻基叹了口气“我懂”如果蠢儿子以为他走过去了,放心的探头出来看情况,就能被我抓个正着。哪怕是稍微挪开一条缝看一看,也很明显。

朱高炽胖墩墩的、稀里哗啦的带着一身甲胄走出院落,呼哧呼哧的绕了一圈。

朱瞻基蹑手蹑脚的跟在老爹身后,五十米外,盯着道路两边。

而他们俩,则把朱祁钰叫过来,三人一起修造军营中常用的高高的瞭望楼。唰唰唰搓了一堆麻绳,哐哐哐砍了一堆竹子,交叉缠绕一番,一个6丈高的瞭望楼就干了起来,朱元璋当年刚刚参军时,常常自己参与搭建,弄出来的。

背着弓和绳子、挎着箭囊,两个人在另一边拽着竹楼,咻咻咻爬到顶层,再用绳子把四片固定好的栏杆钓上去,直接插在预留的竹筒处。

朱棣也爬了上去。

“以前大明很好。百姓可以状告地方官,直接进京告状。官员晓得敬畏,外邦也晓得畏惧大明天子。这五十年间,大明在走宋朝骄奢淫逸的老路,幸好瓦剌只和金国一样。”朱元璋把忽必烈列入帝王庙中,承认自己继承的是元朝的天下。“早听人说,高祖定下的制度施行不过三代。一代代的皇帝承担不起国运,寿命越短,子嗣越少,性格越无主见。”

朱棣承认自己有错“或许我不应该迁都。”

朱元璋摆摆手“若在江南地界,皇帝只会更懦弱无能。得和有能耐的人学,尧舜的仁爱,国运长久吗法律畅通吗汉高祖开创四百年家国,唐太宗造就天可汗的威名,他们何曾被儒生束缚。儒生教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也,啊呸。也不知道孔孟见了这群不要脸的要不要啐一口,民为重,社稷次之。”

他虽然很不喜欢孟子,但有些话说的有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是见过的,他更知道大旱时如果没有水,舟的处境是什么样。

朱棣施行大诰,不只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统,他是真欣赏这套法律“北方边防长期废弛,拙与言辞,蛰伏等待时机,就被皇帝给忘了。我当年迁都,为了子孙后代永远不忘边患,一旦失去北方,南方守不住。”

高处的风带着点花香和果香。

“朕留下如西施般的天下,被他们一番粉饰太平,改成了东施。”

我的法律,我的政策,全都被毁去了,只剩一个虚名。

朱祁钰忽然在他们的房子后大叫“在这里”

没错,朱祁镇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就躲在朱元璋这儿的屋后,在大堆柴火中隐蔽身形,偷偷听着他们的战略。

本章共5段,你正在阅读第6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阅读第7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5段,你正在阅读第9段,,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