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燕不再无圣(1 / 2)

燕国。</p>

御书房内,正在开展一次小朝会。</p>

六部尚书,还有宰相苏牧,以及其他几位内阁重臣,正一脸严肃的围着地图认真观看。</p>

燕皇坐在龙椅上,轻轻抿了一口茶水道:“今年的百家争鸣应该在春猎之后就要进行。”</p>

“据可靠消息,我燕国将会有三个名额参加!”</p>

“哦?”</p>

刑部尚书左英露出惊诧之色道:“今年怎么多了两个名额?”</p>

燕皇笑了笑,解释道:“还不是因为太子殿下帮助齐皇抓住邪修,故而为了答谢我燕国,就多给了两个。”</p>

“而且,一甲子一次的百家争鸣一共有两场,这第一场是在秦国开展,而明年的第二场很有可能会在我燕国举行!”</p>

此话一出。</p>

宰相苏牧当即深吸一口气道:“陛下,确定?”</p>

燕皇点点头。</p>

其他六部尚书和内阁重臣更是惊得久久不能言语,待到反应过来后,一个个露出大喜之色,纷纷抱拳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实乃我大燕之福啊!”</p>

宰相苏牧激动的老泪都差点洒了出来,颤抖着双手道:“距离上一次百家争鸣在我燕国举行,至少已有五百年的时间。”</p>

“如今再一次在我燕国举行,必定会重现当年的盛世,让我大燕国统再续五百年不倒!”</p>

此话一出。</p>

所有人纷纷露出失态般的惊喜之色。</p>

燕皇看着众人的神色,很是满意的道:“所以这一次召集大家前来,就是为了今年秦国的百家争鸣。”</p>

“正好,朕打算利用春猎之际,来挑选合适的人才赴秦与七国各家之人辩证学说,证得一丝气运!”</p>

礼部尚书李慕白当即点头称赞道:“陛下深谋远虑,微臣佩服!”</p>

兵部尚书剧忠瞥了一眼李慕白,内心腹诽了一句:“马屁精!”</p>

然后。</p>

他出列拱手一拜道:“陛下英明,陛下神武,陛下的提议可</p>

谓是恰逢其时,一箭双雕!”</p>

“此次春猎挑选人才即可鼓舞我燕人信心,又可彰显出我燕人真正的实力!”</p>

“故而微臣赞同,举双手赞同,但凡所需,微臣必定亲力亲为,躬身于陛下前后,唯首是瞻,竭尽全力!”</p>

燕皇看了一眼兵部尚书剧忠,满意的点点头道:“剧爱卿果然看的透彻!”</p>

其他几部尚书见状,不再犹豫,也是纷纷开口称赞,并且开始出谋划策。</p>

“陛下,老臣建议,此次春猎应当在北山进行,正好北山军政改革完成,既可以以春猎来验证改革成果,又可以督促北山军严阵待命,提高作战警惕性!”</p>

宰相苏牧指着地图上的茫茫北山,开口提出合理的建议道。</p>

燕皇点头,实则他早已经定好了春猎的地点,只不过假借宰相之口说出。</p>

其他尚书似乎都是明白人,此刻也是纷纷点头称赞。</p>

燕皇也是一口答应下来,只是眉宇间却是有着化不开的愁容道:“据史书记载,上一甲子百家争鸣是在齐国进行,于是后来吴持之入圣,齐道明随后也是入圣!”</p>

“朕观其他六国皆是有圣人坐镇,我燕国最后一个武圣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战死沙场,可如今……”</p>

燕皇说到这里,众位大臣齐齐面色一变,自从武圣乐极道消身殒后,燕国便一直无圣!</p>

这也是为何会被其他国家看不起,沦为最弱国的原因。</p>

圣人,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武力的标准。</p>

如果此次燕国无圣,而去参加百家争鸣,不仅会低人一等,更是会成为百家嘲讽的对象。</p>

所以,燕皇为此已然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了。</p>

宰相苏牧皱起了眉头,似乎正在极力的寻找解决之策。</p>

兵部尚书剧忠双眼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道:“陛下,大皇子殿下前些日子已然入了半步武圣之境,若是能够倾全国之力培养,赶在百</p>

家争鸣之前成圣,还是有希望的!”</p>

刑部尚书左英听罢,双眼一亮道:“剧尚书此言在理,只要我们倾注全国之力,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个圣人,便可解决这一次的危机。”</p>

宰相苏牧点头道:“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良策,只是圣人并非资源就能堆出,需要资质和天赋,若是没有成圣的天分,那么再多的资源也是浪费。”</p>

礼部尚书李慕白立马点头道:“大皇子姬豪殿下也是一代翘楚,本身武艺更是实打实的锤炼出来,若是真能成圣,哪怕举全国之力培养也在所不惜。”</p>

“可若是没有成圣资质,我大燕将会雪上加霜,万劫不复……”</p>

户部尚书郭怀远站了出来,十分笃定的道:“陛下,纵观我燕国上下文武,天分能比姬豪殿下强的,几乎没有!”</p>

“老臣建议,应当举全国之力培养大皇子殿下早日成圣,为我大燕开疆扩土,震慑诸国。”</p>

燕皇皱眉沉思,似乎在权衡利弊。</p>

宰相苏牧则是提醒道:“陛下,乐云也是半步武圣,而且也是近期在乐大将军的点拨下突破!”</p>

“若是陛下无法决断,何不让两人比试一番,胜者便举全国之力培养,成为下一个武圣!”</p>

此话一出。</p>

礼部尚书李慕白没有说话,刑部尚书剧忠点点头,赞同道:“这样也可以!”</p>

“臣附议!”户部尚书也是开口。</p>

其他尚书也是纷纷附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