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铁盘(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718 字 1个月前

修武县的魏氏铁匠铺送来了一件特殊的东西。</p>

邵树德亲自操刀,把一块羊排摘下来,然后开始切上面的肥肉。</p>

木炭静静燃烧着,炙烤着铁盘。在看到铁盘温度差不多之后,邵树德将肉扔在上面。</p>

肥油慢慢汇聚在中间,金黄色的肋排散溢着香气,勾起人的食欲。</p>

大铁盘,应该是魏氏铁匠铺这几年来最大的技术突破了。</p>

大块的铁做不出来,不光制约着军工产业,也极大制约了民用铁器的发展。你看,有了铁盘锅,烤的羊肋排就是香。</p>

“儿郎们,把我的酒打开。”邵树德哈哈一笑,坐到了一旁。</p>

李忠抢上一步,继续烤肉。</p>

当年他父亲在河套草原为夏王煮肉,如今儿子又在铁盘上烤肉,父子两代人都得信任,贵不可言。</p>

一脸风尘之色的陈诚、赵光逢二人终于赶到了汝州。郭黁跟在他俩身后,神态略略有些拘谨,不过也渐渐有了几分大人物的气度了。</p>

绥州时代走过来的铁林军判官,这份资历自不是一般人可比的。</p>

铁林军过来了,但王妃折氏及一干人等还留在灵州。“礼同王妃”的赵玉在五月底诞下了一子,让邵树德一直悬着的心落了下来。</p>

昨日,他亲自取名“端奉”。至此,已有嗣武赵氏、承节折氏、勉仁封氏、观诚诸葛氏、惠贤裴氏、明义折氏、慎立江氏、端奉赵氏八子,邵氏家族人丁渐渐兴旺了起来。今后应该还会更加兴旺,毕竟金仙观的生育预备娘子军的规模还是可以继续扩大的。</p>

这次大封、诸葛氏也带着三子、四子一起过来了,这俩儿子一个十岁、一个九岁,可以继续接受高一级的教育了,包括实践教育。</p>

产自夏州的葡萄美酒打开了封盖,邵树德亲自给陈诚、赵光逢、郭黁以及萧符四人倒酒。</p>

刚刚放下酒坛,想了想,又起身给侍立一旁的某位工匠倒了一碗。</p>

“你是嵬才家的十一郎吧?潜心钻研冶铁,不错,这碗酒赏你了。”邵树德笑道:“回去时再赏你两坛夏州葡萄美酒、两坛朔方生烧,自己找车拉回去吧。”</p>

十一郎闻言喜上眉梢,连连称谢。</p>

“听闻你在汝州曾试制过器械,比起修武如何?”邵树德问道。</p>

“某在梁县采汝煤,打制了十余件器械,刀枪剑槊都有,还与人合制了一领札甲,都不太行。”十一郎回道:“兵器易脆折,甲胃也很容易被重箭贯通。”</p>

“那不和关北煤一样?”邵树德皱起了眉头,问道:“修武煤为何不这样?”</p>

现在夏军所使用的器械,大部分还是用木炭冶炼打制,少部分开始用修武煤冶炼制造,效果不错,至少看起来不比木炭冶制的差。但也仅只能用修武煤,换成其他地方的,比如同州煤、汝州煤甚至河南府的煤,效果就差远了,供军使衙门核验那一关过不了。</p>

本来魏氏铁匠铺就以量取胜,其实兵器质量算不得好。与野利氏经常出一些精品不同,嵬才氏擅长打制质量不好不坏的中等军械。而既然是走量了,那么如果质地很差,便是贵为“皇亲国戚”,这买卖也是做不下去的,甚至要被武夫们找麻烦。</p>

“应和大王所说一样,汝煤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出的杂质。”十一郎回道。</p>

“找过这些杂质吗?”</p>

“烧炭时某看过,汝煤冒黄烟,气味很冲。”</p>

“想办法收集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邵树德说道。</p>

“烟怎么收?”十一郎愣了。</p>

邵树德想了想,道:“譬如这广成泽的水,如果冬日严寒,湖面便会结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如果夏日酷热或取水烧煮,水还会变成气。任何一种东西,都有迹可循,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有所得,我又何吝重赏?”</p>

去年的夏王赏3600缗钱被河南令王雍获得了。</p>

他结合长期育种经验,总结升华,写了一本书。认为人、牲畜、草木都有“血脉”,血脉分为多种,以马为例,有的血脉可以跑得快,有的血脉长得高,有的血脉让马儿耐长久驱驰,不一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