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然是这么说。
可是刘副总上一秒种还在怂恿歌名要不要退圈从商。下一秒就开始公事公办询问歌名的拍戏进度。
前后都很让歌名无语。
歌名已经尽可能的为了这部戏推掉了很多的商业演出和一些综艺的客串了。但是一部戏拍摄的周期长短不是演员能够决定的。而是导演。
如果遇到一个拖延症晚期的导演,把所有演员逼疯也不是不可能。
夏与导演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夏与导演当年最红,作品最为卖座的时候,也是一年一部作品的节奏。这个看起来还挺正常。因为其他的导演的节奏也是一年一部作品,或者两年一部。因为作品从开始筹备到立项再到演员的筛选,这就要经历大半年的时间,再招商,筹备,选角,调整每个演员的档期,再到进组,拍摄,杀青,后期剪辑,成片,审核,最后拿到播放许可证,这又是大半年。然后开始抢黄金档,抢电影院的排挡,抢观众,抢票房等等等等,最后那个除了影评的质量之外,更加离不开的就是宣传。
演员们开始了在杀青之后的再一次重聚,一站一站的路演,一遍又一遍接受采访,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和回答各种记者重复性的提问,和观众聊起已经过了大半年甚至时隔一年的回忆。这中间的过度甚至有的演员都已经给忘了,不得不通过花絮给回忆起来。谁能够记得其中的只言片语呢?有的真的就是随口的一句话。
你记得自己一年前和同桌说过什么吗?
不记得。
很好,那演员也不记得。
可是观众喜欢。
那只要死命回忆。
或者男女主的团队经过沟通,去共同协商一些能够令观众和粉丝满意的回答和桥段。
反正一切都是合作,一切都是共赢。
这又是一个月的过度。
加起来,一部电影从开拍到最后落幕,四舍五入,差不多要一年。
而其实这中间,大部分导演都已经开始筹备下一部的拍摄了,有的甚至导演都需要特意空出档期来参加路演宣传。
但是夏与导演不是。他属于,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杀青,一年。
杀青之后他就开始盯着成片的制作和完成,盯着胶片,盯着每一个细节,盯着去送审,盯着去拿到播放许可证。等到到了这一部。
夏与导演才会正式觉得,自己收工了。
夏与导演从头到尾就是个折腾的导演,折腾自己,折腾工作人员,折腾演员。
这不,他自己把自己给折腾病了。当场在剧组晕倒,被救护车哇呜哇呜的一路送到医院。引得当时在拍摄的许多多给吓半死。
因为当时许多多第一个发现夏与导演的不对劲,明明一个镜头拍的十分的唯美完满,可是夏与导演迟迟都不喊停,就那么一直坐在导演的座位上沉默。
夏与导演还带着墨镜,帽子兜了头。导演不喊停,许多多只能继续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