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桅杆本身,桅杆上的帆、索,也给了慈禧相当的震撼。
桅杆上的帆都卷了起来,但慈禧大致能够想象,它们张开之时,是如何之遮云蔽日?
桅杆之上,桅杆和桅杆之间,极粗极长的缆索,你来我往,纵横交错,另有一番惊人气势。
御姐对这两样物事留有深刻印象,首先当然是因为其体量之巨,紧接着,她也意识到了:这两样东西,现下的中国,都造不出来。
“冠军号”所用帆、索,都是近代纺织业、化工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彼时的中国,确实尚无能力为之。
还有那两根巨大的烟囱——那是御姐见过的最大的烟囱——怕是十个人也合抱不来吧?这只船,到底要吃掉多少煤,才需要这么大的烟囱?
但最为“触目惊心”者,还是那一门门黑色的大炮。
“冠军号”上,没有青铜炮,全部都是铸铁炮,所以,全部都是黑得发亮的模样。
对于圣母皇太后来说,颜色不是重点,青铜、铸铁分别在哪里,一时也不甚了了,女人在意的,是——怎么这么粗?这么大?
这个“阿姆斯特朗”炮,关卓凡告诉御姐,是“一百一十磅”。御姐已经晓得了,这是指炮子的重量。之前演炮用的什么“拿破仑”炮,则是“十二磅”。就是说,这个“阿姆斯特朗”炮,几乎十倍于那个“拿破仑”炮。
御姐还知道,“十二磅”的炮,在步兵,已经算是“重炮”了,下面还有“八磅”、“六磅”、“四磅”的炮。
真是小巫见了大巫!大巫见了——唉,不知该如何形容?!
那个“拿破仑”炮发射,御姐已经有“惊天动地”之感;这个“阿姆斯特朗”炮发射,又是何等样的威势?真是无法想象!
关卓凡说,一“磅”和咱们的一斤,约略相等。圣母皇太后迅速在脑中换算:“一百一十磅”——那不是刚刚好和我一般重吗?
女人略一想象,不自禁地脑中微眩,脚下发虚。
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把一个成年人,以那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射到数里之外的地方?!
还有,圣母皇太后虽然“军盲”,也是能够看出,这个“阿姆斯特朗”炮,和那个“拿破仑”炮,在结构上是有明显差异的:“拿破仑”炮,尾巴光秃秃的;“阿姆斯特朗”炮,尾巴开了一个大洞,周围有许多看起来很复杂、很“高大上”的部件。
关卓凡说,这个大洞,是用来装填炮子的——这个“阿姆斯特朗”炮,叫“后膛炮”;那个“拿破仑”炮,叫做“前膛炮”。顾名思义,“前膛炮”的炮子,从炮口装填——圣母皇太后是见过的;“后膛炮”,炮子则是从炮尾装填的。
关卓凡强调,“拿破仑”已经是一等一的军国利器,但“后膛炮”更加了得,炮子装填更加方便,射程更远,更加精准,较“前膛炮”,更加“先进”——是现下世上最“先进”的。
“‘先进’?”
“呃,就是……更新款、更犀利之意。”
圣母皇太后点了点头,说道:“我看也是。你瞧,船侧的大炮,炮口都从船舷的开口处伸了出去,若从炮口装填炮子,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一不小心,失手将炮子掉到海里,可就不好了。”
“呃,太后……圣明。”
御姐说的……其实也有道理。可圣母皇太后这句话,哪个通译敢翻译给洋鬼子听,老子立马就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