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尔就是这样一个“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军人”,而听这个枪声,中国人的火力密度——
较之我的估计,没有什么变化啊!
嗯?这不是正正说明了莫将军洞见若火吗?有啥不对劲儿的?
嗐!我的“估计”,是对炮火准备之前的中国人火力密度的估计啊!
呃——
明白了!您是说,承受了一轮如此猛烈的炮火打击之后,中国人的火力密度,竟然……没有什么变化?
是啊!
也即是说,中国人……并没有多大的伤亡?
是啊!这不是……邪门儿了嘛!
呃,这,还真是挺邪门儿的……
作为对以上内心戏的注脚,在斯潘塞连珠枪那种特别的密如炒豆的爆响中,第五十一团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栽倒在地。
山西城北的地形,远较城头山的平坦,进攻方的通过速度,原本要更快一些,可是,正因为太过平坦了,不比城头山有大量的树木和大石可以作为掩护,第五十一团的士兵,无遮无掩的暴露在密集的弹雨中,很快便支持不住了。
城头山一役,几乎每一次的进攻,都攻到了中国人的防御工事跟前,其中的两、三次,相当数量的士兵,甚至攻进或越过了中国人的防御工事;这一回,距中国人的防御工事还有十几米的距离,法军士兵就开始纷纷掉头了。
无数的子弹,从后头追了上来,加快了第五十一团的撤退或者说溃退的速度。
第一次进攻,失败了。
阿尔诺、莫雷尔以及厄德,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进攻失败固然令人失望,更令人失望的是——
怎么败的介么快?!
城头山一役,每一次的进攻,都是把弦儿绷到了最大的程度,眼见就要绷断了,才往下撤的;这一回,这个弦儿,好像还没有怎么绷紧,就退下来了!
这个第五十一团的韧性,远不如其他三个基干团啊!
第五十一团虽然参加了北宁战役,可是,一直在桂阳一带,同中国人对峙,没打过什么正经的仗,没有什么伤亡,应该是……生力军才对啊!
发起进攻之前,看上去,第五十一团的士气,也很高昂啊!
怎么回事儿啊?
阿尔诺想起来了——
北宁战役之时,在收到扶朗方面最后一次进攻失败的消息,厄德即做出决定——撤!
彼时,还有一个营在桂阳和慈山之间,无所事事的晃来晃去,厄德不等汇齐那个“疑兵”兼“奇兵”的营,只是派人给了一个通知,便拔营而去了。
一时之间,“疑兵”兼“奇兵”变成了“孤兵”,这个时候,若中国人开关出击,桂阳的追,慈山的拦,弄不好,这个营就会被包了饺子。
侥天之幸,中国人没有什么动作,“孤兵”终于赶上了大部队,最后一批过了左河渡口。
事后,对于自己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厄德是这样辩解的:天色马上就要彻底暗下来了,如果不尽快南撤,成为“孤兵”的,可就不止于那一个营,而是整支陆路部队了!——我得对大多数人负责呀!
这个理由,当然苍白无力,可是,用人之际——下边儿的仗,不论往哪个方向打,一定是以尚算是“生力军”的第五十一团为主力——不好叫主官太过难堪;莫雷尔又一力维护厄德,阿尔诺虽然心中不高兴,但没有做什么进一步的追究。
现在,阿将军隐然有这样一个感觉了:
我他娘的掉到坑里头了——
第五十一团,是一个小坑;对面儿的中国人,是一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