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另外一个世界过来的军队(2 / 2)

乱清 青玉狮子 2844 字 2个月前

“非常正确——”劳伦斯说道,“这也是我的判断,爵士。”

阿礼国点了点头,转回女王,“陛下,于此同时,中国人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便彻底剿灭了‘洪福汗国’!说‘摧枯拉朽’,并不为过!——要知道,‘洪福汗国’几乎掩有整个新疆,面积比希瓦、布哈拉、浩罕三个汗国加在一起还要大!”

顿了顿,“还有一个事实——‘洪福汗国’得到了俄国人暗中的、大规模的援助,希瓦、布哈拉、浩罕三个汗国呢?”

说到这儿,阿礼国摊了摊手,摇了摇头。

“当然,”他说道,“土耳其给过希瓦、布哈拉、浩罕一点象征性的援助,不过,仅仅是‘象征性’的罢了。”

“因此,我认为,无论如何,中队在剿灭‘洪福汗国’的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战斗力,至少——不在俄国人之下。”

“哦,对了,这支中队的主力,就是‘轩军’。”

“事实上,在中队开赴新疆之前,欧洲各国,对于中国是否可以敉平叛乱,恢复主权,几乎无一例外,都持悲观态度——其中,最‘悲观’的那个,要数俄罗斯,北京的外交界,都知道俄罗斯驻华公使私下底说的一句话——‘中队收复新疆的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事实上,俄国人已经打好了‘接收’新疆的算盘,不然,他们不会和阿古柏签订密约,给予这个浩罕入侵者大量的援助。”

“甚至,一定程度上,我也是悲观人群中的一份子——我对中队最终的胜利,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可是,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再也没有想到,不过一年的时间,战争就干净利落的结束了!”

女王一直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但是,臣子们都发现,她的神情开始发生微妙的改变了。

亚特伍德开口了,“陛下,实话实说,对于新闻记者,我一向有着本能的排斥——不过,关于中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来自我们自己的新闻界的一些评论,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哦?”

“包罗杰这个人——您听说过吗?”

“嗯,听说过。”

“他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亚特伍德说道,“自己还办了一份《亚洲评论季刊》,算是英国最出色的远东军事问题专家之一了。”

顿了顿,“另外,还有人给他安过一个头衔——‘殖民主义代言人’。”

听到“殖民主义”几个字,在坐者,大都或尴尬、或暧昧的笑了一笑。

“关于中国收复新疆的战争,”亚特伍德说道,“包杰罗写过多篇专稿,我记得,他在专栏里说过这么一段话——”

微微一顿,开始一字一句的背诵,“‘中国人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具有非凡的深谋远虑的特点,这些行动表明了中国将军和他的副手们的非凡才干,也表明了士兵们无以伦比的服从、勇敢和忍耐力。从曲惠向喀喇沙尔的迅速推进,之后向库车的急行军,以及对待平民的宽容大度,这一切加在一起,使恢复新疆之战成为了这样的一场战争——对于中国和中国的将军们,特别是对于展将军来说,最堪自豪;对于我等欧人来说,最堪钦敬。’”

女王微微一笑,“爵士,你的记心真好。”

亚特伍德装作听不出女王话中的讥讽之意,“谢谢您的称赞,陛下。”

“展将军?”女王沉吟了一下,“我记得,这次战争,中队的统帅姓左啊。”

“是的,陛下,”亚特伍德说道,“不过,左伯爵并不亲临前敌,包杰罗提到的‘展将军’,带领着这次战争中的中队的主力——‘轩军’。”

微微一顿,“他是关亲王的嫡系将领。”

“嗯。”

“泰晤士报的社论则这么说——执笔的,不是包杰罗——‘是次战争,中国用兵可谓神矣!以军律而论,我欧人亦无以过此!平时欧洲人轻料中国,谓中国人不能用兵,迨今观中国之恢复回部,足令吾欧洲一清醒也!’”

“王后谒见厅”又安静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女王开口了,“听了两位爵士的话,我想我不应该再对中队的战斗力表示怀疑了,可是,中国若投身中亚地区的战争,需要支付重大的战争成本——这个成本,恐怕还要超过收复新疆之战吧?”

顿了一顿,“请问,绅士们,我们拿什么来说服中国人掏这个腰包呢?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娶了一位英国的公主?”